砥砺奋进七十载,天山南北绽新颜。25日上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在新疆人民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庆祝大会。
无人机拍摄的喀纳斯景区风光(新华社)
七十载岁月如歌。在这片占祖国六分之一疆域的广袤土地上,新疆各族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筚路蓝缕、艰苦创业,描绘出一幅幅波澜壮阔的辉煌篇章。70年来,新疆电力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作为能源电力水利和基础设施领域的国家队、主力军,中国能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以实干为笔、以创新为墨,在深山峡口筑起巍然大坝,在茫茫沙海捕风光绿电,在千里走廊织就纵横电网……绘就一幅能源发展与民生幸福相融合的时代画卷,深情书写与边疆同成长、与时代同奋进的动人篇章。
筑基润疆 绘河湖安澜图景
9月20日,新疆阿克苏温宿大峡谷间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启动下闸蓄水。
这座坝高247米的世界最高混凝土面板砂砾石坝,建成后每年将为塔里木河输送34.2亿立方米生态水,让下游800余万亩灌区的旱塬有望化作良田。
新疆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
“之前种小麦和核桃是看天吃饭,现在大坝建起来,农田用水有保障,明年收入有指望!”项目部后勤人员、温宿县尤喀克斯日木村村民图尔贡·谢木西目光追着从闸口奔涌而出的水流,语气里满是对好日子的期盼。
这座“世界高坝”的崛起,蕴藏着破解极端水利难题的智慧。面对地质复杂、气候多变、高地震烈度等极端条件挑战,中国能建的建设者创造性地将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仿真、区块链等智能化技术贯穿工程全过程,续写了新时代“天工开物”传奇。最终,工程创造了提前8个月实现大坝到顶的纪录,成为全球首座全过程智能建设的砂砾石面板堆石坝。
“大石峡不只是高度上的‘世界第一’,更开创了超高坝智能建造的新范式。”中国工程院院士钟登华如是评价。
大石峡的实践,是中国能建深耕新疆治水兴水的生动缩影。从帕米尔高原到叶尔羌河畔,从昆仑山北麓到戈壁绿洲,能建建设者们以一个个水利工程为锚,为这片土地筑牢水安全根基:下坂地水利枢纽已平稳运行15年,每年2.33亿立方米春灌水源滋养着塔里木河流域的草场与农田,织就绿色生态屏障;有“新疆三峡”之称的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凭“库堤结合”防洪体系终结叶尔羌河千年水患,年发电量可点亮220万户家庭的灯火;玉龙喀什水利枢纽在极寒酷暑中攻克100米高差开挖难题,用智能温控与边坡雷达监测技术,筑牢高原水脉根基......
新疆玉龙喀什水电站
“以前洪水一来,房子和田地说没就没,夜里总睁着眼睛等天亮;现在大坝挡在前面,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莎车县霍什拉甫乡村民玛尔江古丽・图尔荪的话,正是能建治水工程浸润民生的最好注脚。
70载风雨兼程,新疆治水图景早已从“靠天吃水”变为“科学用水”。如今,策勒河昆仑水利枢纽、吐米亚水利枢纽、红山灌区引水干渠等项目加速推进,中国能建始终以水利建设国家队之责,将一座座“治水工程”转化为“富民工程”。塔里木河碧波荡漾,叶尔羌河两岸绿意盎然,南疆棉田收成稳增,这流淌的“幸福水”,既是能建服务“治水兴疆”方略的生动实践,更是央企与边疆人民同心筑梦的历史见证。
追风逐日 澎湃绿色动能
广袤的戈壁滩上,银白色风机叶片迎风转动,深蓝色光伏板向阳而列,闪亮的吸热塔巍然矗立,如今已成新疆一景。
新疆哈密“光(热)储”1500MW多能互补一体化绿电示范项目
7月中旬,新疆哈密“光(热)储”1500MW多能互补一体化绿电示范项目汽轮机基础完成浇筑,标志着这个由中国能建投资、建设的全球单期最大“光热储”一体化项目取得关键进展。该项目可达成“白天光伏发电、夜间光热补足”的全天候供电模式,实现储热型光热与光伏的深度耦合。“这一成果将推动光热发电装机容量实现由50兆瓦到150兆瓦的跨越式发展,使新一代光热技术向大容量、高参数机组方向迈进。”项目经理张伟骄傲之情溢于言表。
同样在哈密,9月18日,中国能建总承包建设的全国最大“线性菲涅尔”综合能源示范基地10万千瓦光热电站全系统并网发电。而80公里外的中国能建哈密50兆瓦熔盐塔式光热发电项目,早已凭借14500片定日镜绽放的明亮“太阳花”,成为“门面+颜值”担当,备受全球关注。
新疆哈密50兆瓦熔盐塔式光热发电项目
新疆的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的大型清洁能源基地。中国能建发挥自身全产业链和投建营一体化优势,将天山脚下的风、戈壁滩上的光,转化为稳定可靠的绿色电能,为新疆发展和疆电外送注入澎湃动能。
在吐鲁番,中国能建投资建设的1吉瓦光热+光伏一体化项目首批光伏组件已成功并网;在喀什,英吉沙500兆瓦光伏治沙项目令荒漠变“蓝海”;在乌鲁木齐,50万千瓦风电项目发电量可满足约30万户家庭需求;在昌吉州,阜康20万千瓦/80万千瓦时共享储能项目,填补了当地共享储能空白......
截至2025年,中国能建在新疆参与建设的新能源项目总装机容量突破千万千瓦,为新疆打造国家能源战略基地提供了坚实支撑,让光伏“蓝”、沙漠“黄”、生态“绿”在天山南北和谐共生。
能源动脉 绿电奔涌贯九州
6月10日,伴随着一声合闸指令,由中国能建参与设计的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正式投产送电。仅需0.007秒,这条长达2226公里的“电力高速公路”便能将新疆的风光绿电“闪送”至重庆,让戈壁的清洁电力在呼吸间点亮巴渝的万家灯火。
作为国家“十四五”重大工程和首批“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外送项目,哈密—重庆工程肩负着打通绿电外送大通道的特殊使命。
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
面对戈壁强风、高山绝壁等极端环境挑战,中国能建工程师以多项技术创新助力工程建设。在新疆大风区,铁塔设计风速提升至35米/秒、38米/秒,相关成果被纳入2023版典设库。针对采空区,团队设计出全高171.8米的川渝山区最高单回路特高压角钢塔。在重庆渝北换流站,团队创新采用树枝状接地极设计,巧妙化解丘陵地区复杂地形下的技术难题;通过运用三维辅助设计将直流场尺寸压缩至286米×119米,创造了国内直流换流站极限空间利用的新纪录。
“我们针对大风、沙尘暴、严寒等极端条件,通过一系列技术创新,克服了风致振动等难题,为工程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能建巴里坤换流站设计总工程师应捷说。
如今,哈密—重庆工程的绿电效益正日益显现。投产不到一个月,累计送电量已突破10亿千瓦时。“疆电入渝后,企业供电可靠性显著提升,为我们扩产增效和产业链升级奠定了坚实的能源基础。”重庆一家制药公司车间主任说。在今夏重庆持续37℃的高温炙烤下,来自新疆的清洁电力为山城送去了清凉,保障了111万户居民的“空调自由”。解放碑的巨幕上,“重庆电量满格,欢迎来烤!”的标语,正是这条能源动脉惠及民生的生动写照。
昌吉—古泉±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
从哈密—郑州±800千伏工程,到世界首个±1100千伏昌吉—古泉工程,七十载砥砺奋进,中国能建在新疆织就了一张以特高压为骨干的绿色能源网,而哈密—重庆工程是这张网上的最新篇章。
这些纵横驰骋的能源动脉,不仅将新疆的“风光”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更构建起东西部能源协作的新范式。中国能建的建设者铺就的不只是输电线,更是区域协调发展的桥梁。从天山脚下到长江之滨,一座座铁塔托起的,是清洁电能的奔腾浪潮,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坚实足迹,为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
石榴花开 绘就幸福同心圆
“从城南到城北,原先需要80分钟,现在缩短到了40分钟,我真是做梦也想不到。”中国能建易普力新疆爆破公司所属乌市民爆公司哈萨克族员工吾买尔别克·沙力谈到乌鲁木齐市地铁一号线通车时的场景,仍然非常兴奋。因为,这条地铁线路的背后,有他和同事们的努力——他所在的公司,为乌鲁木齐地铁配送民爆器材,四年来完成了上万次配送。
吾买尔别克·沙力是中国能建易普力公司推进属地化的一个缩影。据统计,通过提供多元化的就业方向,该公司近十年面向社会共吸收优秀人才千余人;助推区域经济发展,融入自治区“十大产业集群”建设,将“黑色燃料”转化为金色动能,让能源发展成果更多惠及民生。
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别克师傅”的沙力,在与企业发展同行的同时,他也相继实现了“住房梦”“汽车梦”。“2018年以前住的是小平房,没有燃气,最怕下雨,生火做饭都很困难。”现在,别克师傅的家有100多平方米,水晶灯、电视机、实木沙发等家电家具一应俱全,两米长的茶几上,待客时总是摆满了奶茶、馓子、奶疙瘩等美食。
当别克师傅的女儿考上北京外国语大学,公司工会第一时间送上“金秋奖学金”。“十分感激公司在困难时期给予的帮助和关心。”他时常告诫女儿要认真读书,将来回疆为家乡的建设作贡献。
别克一家在新房合影
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坚持把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为新疆工作总目标,要求始终把增进各族群众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能建积极践行央企责任,以服务新疆发展大局为己任,用心用情助力边疆建设,在民生改善、产业赋能、生态守护、公益帮扶等领域精准发力,用实际行动书写“央企为民”的时代答卷,项目建设到哪里,民族团结之花就开到哪里。
在和田地区墨玉县,中国能建承建的农村道路硬化工程覆盖8个乡镇23个行政村,累计修建水泥路127公里,彻底改变当地“晴天扬灰路、雨天泥泞路”的现状,惠及村民4.2万人,让农产品运输时间缩短近1小时,直接带动红枣、核桃等特色农产品外销增收。
在北疆阿勒泰地区,面对冬季严寒、供水管道易冻裂的难题,中国能建团队创新采用“深埋+保温层”施工技术,完成6个乡镇的安全饮水改造工程,铺设供水管网380公里,新建蓄水池12座,使当地群众饮水达标率从78%提升至100%。
在喀什地区疏附县,中国能建援建的“能建希望小学”投入使用,配套建设多媒体教室6间、图书馆1座,捐赠教学设备价值80余万元,累计资助贫困学生230余名,帮助当地适龄儿童入学率提升至99.8%。
针对新疆部分偏远地区医疗资源匮乏的问题,中国能建联合地方卫生部门开展“健康边疆行”活动,组织医疗专家团队深入11个乡镇开展义诊,服务群众5600余人次,捐赠药品和医疗设备价值150万元,并为乡镇卫生院培训医护人员120余名。
巍巍天山流金彩,莽莽昆仑尽欢颜。新征程上,中国能建将聚焦能源电力水利主责主业和相关多元业务,以天山为基,以绿能为笔,与新疆各族人民一道,让幸福如石榴花般红火,绘就高质量发展与民族团结的壮美画卷。